我校召开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结表彰会暨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启动仪式
![](/static/image/collection.png)
我校召开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结表彰会暨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启动仪式
12月11日,我校召开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结表彰会暨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启动仪式,表彰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获奖的优秀团队、优秀指导教师,并对2025年大学生创新大赛工作进行动员。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宇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骏,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城出席会议并为获奖团队和个人颁奖。
与会领导为获奖团队和个人颁奖
我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获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1项,实现国赛奖牌总数、金奖总数以及研究生创意组金奖零的突破。杨宇民代表学校向获奖师生表示祝贺,向支持赛事的各学院、各单位表示感谢。他说,学校历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优化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积极探索,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就进一步放大竞赛效应,深入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杨宇民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加强顶层设计。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聚焦“抓团队、重实践、造氛围”,强化创新教育内涵建设,进一步激发师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要健全以创新体系和产业需求为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主动布局“四新”专业,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二是加强组织,产教融合,促进成果转化。要围绕大赛要求,聚焦产业需求,结合学科优势加强赛事组织管理。要提前部署,积极谋划,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切入点精准选题、以学科交叉为重点组建团队、以多元辅导为关键组织训练。要充分挖掘参赛项目创新点、核心技术,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和升级,提高项目含金量和竞争力。要以“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为契机,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凝聚合力,多方联动,再创通大佳绩。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要继续加强与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科技处、服务地方工作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部门联动,共同营造关心备赛、参与备赛、支持备赛的良好氛围,在整合校内外资源上下功夫、加强赛事服务保障上下功夫、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各学院要夯实责任,强化担当,建立赛事保障长效机制。各指导教师要坚守育人初心,引导青年学生将科技创新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杨宇民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全力做好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备赛参赛工作,力争在国赛中取得新的更大突破,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徐骏总结回顾了今年我校大学生创新大赛备赛、参赛情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朱容涛进行国赛金奖项目路演展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杨永杰作为获奖团队指导老师发言。公共卫生学院学生余苏澄作为获奖团队学生代表发言。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平、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褚敏捷分别代表获奖项目所在学院作经验交流发言。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获奖项目团队师生及各学院师生代表等参加活动。
(陈碧君/文 范苏/摄)
元志愿陪伴各位小伙伴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助教老师回复“高考”即可入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元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