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手记】唐丹:“你若真心向学,我必倾囊相赠”
![](/static/image/collection.png)
你若真心向学,我必倾囊相赠
![](https://img.yzy-gaokao.com/uploads/hctcj/20240128/a0e2aad3-3530-4198-ac71-861c8ccbf491.jpg)
![](https://img.yzy-gaokao.com/uploads/hctcj/20240128/7e302ccf-8597-4d9a-8156-8beec25fbbfd.jpg)
![](https://img.yzy-gaokao.com/uploads/hctcj/20240128/364701f4-b53f-4dc2-a912-71191f97222d.jpg)
课程再设计
与此同时,我也在对教学时间、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料进行设计。重构教学时间。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不能完全按照45分钟一节课的模式进行,所以我计划在不改变总时长的基础上对100分钟进行一定的重新划分,融合学生完成任务、老师重点精讲、师生实时互动等环节,为每次课量身定制教学安排表。
![](https://img.yzy-gaokao.com/uploads/hctcj/20240128/7fb501b6-9026-4080-9ae8-3946f271ce2a.jpg)
整合教学内容。结合教学时间的重构进行整合,部分内容通过视频学习,部分内容要进行重点精讲,部分内容划入预习和复习,使教学内容逻辑更清晰,重点更突出。编辑教学资料。慕课和教学视频不能一整集全部发给学生看,因为有的内容仍须直播精讲,且要兼顾视频的内容和时长,所以我都一一编辑以适应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平台测试
接下来我开始进入平台测试阶段。我在平台上专门开设了测试班,又建了测试QQ群和瞩目会议,邀请了同事、家人等作为我的学生入班入群进行基础操作并反馈使用感受,让自己心里有底,并设计好了出现状况时的补救措施。我自己还用另一个手机号注册了智慧树,以学生的身份加入课堂,从而了解学生端的界面和操作。最后,我在课程首页对学生进行了郑重承诺,希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形式改变了,但是老师对教学的认真态度不会变,对他们的责任心不会变:你若真心向学,我必倾囊相赠!
![](https://img.yzy-gaokao.com/uploads/hctcj/20240128/b9ae8897-d3b9-4df3-aae9-6c47a7528b51.jpg)
终于等来了开课的日子,疫情以来,我第一次发了朋友圈,用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告诉学生:见屏如面,我在云端等你们!这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仪式,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撼动不了一位老师想要回归课堂的决心,今天,我开学了!
![](https://img.yzy-gaokao.com/uploads/hctcj/20240128/3453a29b-548e-4c0d-bcc0-edefaaad2395.jpg)
剪纸:见屏如面在忐忑中迎来了线上第一课,为此还特地用心化了妆,换了一身很喜庆的红衣服,我感觉自己有一种要去约会的兴奋。第一次课的整个过程基本是按照安排表进行的:我用智慧树翻转课堂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发表评论后我实时进行点评和反馈;在见面课中设置签到和投票,了解学生的线上学习的设备使用情况;用QQ群屏幕分享做直播精讲,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还原,因为平台上的直播PPT课件都是一出一整页,而我的课件设计了很多动画效果,边讲边播放,QQ群屏幕分享可以实现我的电脑屏幕是什么样,学生看到的就是什么样;最后我用录屏软件将直播过程全部录制下来。课程结束,我布置了预习任务和作业,每周的常规作业是让学生将课程笔记拍照上传,以便了解他们的听课情况。课后,我将课件、讲课视频都上传到平台上供学生复习和纠错,并认真地批阅了学生的作业,并对笔记上有问题的地方一一给出了修改建议。无法面授的情况下,课堂笔记还是可以很直观地反应出学生的听课情况,有的笔记还给了我惊喜。
![](https://img.yzy-gaokao.com/uploads/hctcj/20240128/24758b4d-5727-470c-8e25-9f4b629e615f.jpg)
教学思考 线上线下相结合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拿一部分内容线上讲,拿一部分线下讲,线上和线下应该是有机融合的,教师首先对课程要有整体的规划,计划好哪些内容、学时是线上,哪些内容、学时是线下,线上和线下的内容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同时需要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模式的真实感受,并尽快进行一些调整,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参与者,而不是被老师强加了过多任务的被动方。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我就发现之前设想的碎片化教学时间以适应线上教学,结果问卷显示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还是采取45分钟为一个教学单位上限为宜,这个设计与效果的反差我会持续与学生沟通,并对课程进行调整。
![](https://img.yzy-gaokao.com/uploads/hctcj/20240128/af2a6f41-182c-40a0-8f8f-dd016fbd1d56.jpg)
心得体会 一方面,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更多的老师接触线上教学,为后续打造各类一流课程奠定基础。以前很多老师没有展开线上教学,也许是不了解觉得无从下手,也许是可获得的线上资源有限,没有平台支持,没有优质课程引用,也许是担心学生不适应,不配合。现在,学校提供四大平台,每个平台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随时在微信群里解答老师们的各种问题,教务处的老师们也在群里及时处理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还有许多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可以免费作为教学资源,而来自学生的反馈也比预期的要好。在疫情笼罩的至暗时刻后,将是老师们启动教学改革的曙光初现,愿意继续进行线上教学的老师们可以注意课程运行数据的记录和保存,并多多了解目前各类一流课程的评选规则,明确自己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发现更多学生的闪光点。也许是代沟,也许是性格,也许是课程性质,也许是教室这个环境,以前,有一些身处同一间教室的师生在课堂上和课间时分却不能很好地互动和交流。以我为例,我的课程是非常理论的法律史学类,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我讲课学生听课,互动较少,课间,慢热星人的我也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去和学生聊天,总怕打扰他们。而线上教学给了我完全不同的师生交流体验,隔着屏幕,我自己也轻松,学生们也放得开,课前课后拉拉家常,讲讲笑话,课中直播时随口问出的问题,能很快获得回应。有一次讲一个古代的案例,因为接近下课时间,我就说大家先了解一下案情,下次课我们再来看发生了什么,没曾想学生们就开始各种脑洞,活生生地接龙了一出大型家庭伦理悲剧。在与学生们的互动中,我发现了很多学生的闪光点:礼貌、感恩、细心、诚恳、有责任心,有一些平时觉得不爱说话的学生结果是个段子手,平时感觉大大咧咧的同学结果笔记记录得非常详细而有条理。物理距离的疏远,却因为线上教学而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
![](https://img.yzy-gaokao.com/uploads/hctcj/20240128/9352062a-cadd-4bd5-ad3a-bf5257bee77a.jpg)
![](https://img.yzy-gaokao.com/uploads/hctcj/20240128/0df6bf6f-2d13-47dd-a2fd-4ff0bfce139c.jpg)
不知道线上教学还会持续多久,我希望这学期的不要太久,疫情早一点结束。同时我也希望今后的线上教学会作为一种常态结合线下教学持续下去,让老师们能从更宏观的视角去反思和整合自己的课程,让学生们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更新的理念,更大的舞台,让师生都能不再局限于固定时间和空间,真正构建起师生学习共同体,成就学习的共赢。到那时,就不仅仅是“你若真心向学,我必倾囊相赠”了,而是彼此成就的终身学习!
元志愿陪伴各位小伙伴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助教老师回复“高考”即可入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元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